“读懂中国”最佳征文:心归处,是家乡

编辑: 时间:2021-08-09 点击数:

读懂中国”是教育部关工委推出的助力主渠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活动。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以“全面小康,奋斗有我”为主题,组织青年学生与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抗“疫”斗争的本地本校“五老”深入交流,以征文、微视频、短视频、舞台剧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全国471所高校的5.18万大学生直接采访优秀“五老”1.24万,受益学生达213万最终共有53所高校获奖并参与了朗读录制工作。

收到北京市关工委开展活动通知后,中央民族大学关工委和文学院关工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联系离退休老教师,组织学生团队进行采访、写作等工作,共提交3篇征文、1部舞台剧、1个微视频我院报送作品荣获北京市级、国家级等多项荣誉,中央民族大学关工委获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为了更好地弘扬“五老”精神,我们将推出三期“读懂中国”系列推送共同回顾主创人员的创作历程,聆听每位老教师的奋斗故事。

我院本科生赵楚冰、陈昱蓉、陈青蓝采访离休干部奇琳华并撰写的《心归处,是家乡》征文荣获2020年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并代表北京市到教育部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在全国进行展播。

图为相关获奖证书)

人物简介

奇琳华,女,1930年生,于19岁投身革命,任伊盟郡王旗卫生科科长,后升任为院长;后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在中央民族学院教务处任教务处副处长,1985年离休;后回内蒙毛乌素沙漠,1996年成立了湖色绿实业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春,在鄂托克前旗治沙,成效事迹显著;2004年6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国家民委系统离休干部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2005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4C552

4AFDA

图为奇琳华及所受表彰)

 

创作感想

赵楚冰:

团队从一开始绞尽脑汁地构思采访大纲、分配采访任务到遭遇变数最后顺利解决的坎坷采访过程,从构建文本框架,进行内容分配到对稿子的多次修改,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为我积累了很丰富的采访、撰稿、组织等相关经验,是一次很特别的参赛体验,收获良多。作为小队长能够带领两个妹妹一起参与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特别感谢一直在提供指导经验的叶威学姐和老师们,给出了准确的建议与方案帮助我们修改至最佳状态。

从采访者奇琳华奶奶身上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她身上具有奉献感恩、坚持不懈、改革创新等等的良好品质——面对恶劣治沙环境她不妥协,面对多次的失败她不气馁,在她的努力下家乡的经济、环境都有了良好的改善,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学习的老人家。于是,在撰稿中,我怀着对其的尊敬、赞叹地心情将她的事迹细细描绘,但总感觉她的奋斗故事是说不完的,她的精神更需要我们慢慢体会与学习。


陈昱蓉:

首先,想要感谢“读懂中国”的这次活动,让我能够有机会采访到奇琳华先生,学习奇琳华先生身上的“五老”精神。何为“五老”精神?是不畏艰辛,奔赴漫漫黄沙的坚定、是出走半生后仍然心系家乡的初心、是哪怕失败也还能重头才再来的坚毅,是尽全力奋斗助力家乡实现小康的奉献。是奇琳华先生的努力,让那喧嚣多年的茫茫大漠上又有了鲜活的绿意和生动的故事,而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写下属于奇老的故事。

从准备采访,到打通奇老的第一通电话,从撰写征文到修复奇老的一张张老照片,为这次活动付出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格外值得。我们从奇老身上学到了太多,她是中国实现小康路上一代代人的缩影,与时代、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吾辈青年更应弘扬传承“五老”精神,以“五老”精神作为指引和方向,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陈青蓝:

从构思采访提纲到进行采访,从撰写征文到面对镜头朗读征文,这一次“读懂中国”的比赛让我体验了很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积累了不一样的经验。虽然期间也经历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三个人都一起克服过来了,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

当然,不仅是这次经历本身,从我们的采访对象——奇琳华奶奶身上也学习和感悟颇多。“黄沙漫漫,难挡你投身乡场;家乡之恩,你报之以无私奉献。”不管是在事前查资料,还是在撰写、朗读征文的时候,我都一次又一次地被奇琳华奶奶的作为和精神感动,正是有她的坚持和奉献,才能将沙地变绿洲,才能得家乡喜乐,山河无恙。


9946D

(图为主创同学电话采访奇琳华)


本次“读懂中国”活动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工作部署,以“全面小康,奋斗有我”为主题,共有46名学生参与其中,且报送作品全部获奖,体现了文学院学子深耕开拓的人文素养。希望我院师生再接再厉,为讲好“五老”故事,传承“五老”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文华楼13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9©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