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宁研究员应邀为文学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编辑:王伟 时间:2023-05-04 点击数:

2023426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宁受邀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在日新楼507教室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唐宋古文与中国文教传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曹立波教授主持,文学院王勇副教授、杜翘楚老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刘宁老师首先回忆了师从吴小如、启功、葛晓音三位先生的求学经历,由此引出唐宋八大家古文之于老一辈学者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唐宋八大家古文是传统士大夫的必要研修课目,杜诗、韩文亦是打开古典文学之门的锁钥。唐宋八家古文,一方面以其文法之高妙影响宋以降之文坛发展;另一方面,八家古文之内在精神气象亦涵养着士大夫的人格。

刘宁老师在唐宋古文八家次序上进行了深入阐释,并标举出韩文之重要意义。刘老师认为韩愈作为唐宋古文系统之开创者,其创业筚路蓝缕之艰难,应被后世学人给予充分的敬意与肯定。韩愈之古文,在文本之内,蕴藏着深刻的思想痕迹。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刘宁老师揭示了出韩愈古文上接孔孟自省、自励、为己精神的学术脉络,以及其文章由“正名”而“定名”的运思结构。

刘宁老师分析了韩愈之“拟圣”与“定名”对于宋代古文艺术的影响。她以柳宗元、欧阳修等其余七家古文为例,以文本前后修改痕迹为抓手,揭示出七家之古文与韩文的承继关系。通过比较李德裕与欧阳修的同题之作《秋声赋》,指出二者相异的文章笔法处理,乃是因为欧阳修是在“正名”的结构下,进行文章铺排。“正名”与“别同异”的精神指向,决定了欧阳修笔下之“秋风”是不可类比的。由此,看似简单的文法结构,背后实则潜藏着深刻的思想史背景。

刘宁老师指出唐宋古文实则融汇了六经之神髓。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古典诗文的神圣性内涵被消解,现代学科体系中的文学学科,也缺少对诗文综合文化意义的关注。唐宋八大家所代表的古文系统,其所夺目处,绝不仅是词章雅好之学,而更在于其所展现的文教精神。

曹立波教授有感于刘老师从求学、留学等亲身体验出发,突出了唐宋八大家尤其是韩文的重要性,感谢刘老师以代入式授课方式、通过作品细读与对比分析阐述的拟圣、自励等理念,于唐宋古文的品读中,解惑、授业、进而传道,使在场师生为之兴发感动,同理共情,获益良多。

 

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就韩愈“不平则鸣”的意义指向、汉语文体思想的研究路径等问题向刘宁老师请教,刘老师进行了详细解答。刘宁老师本次讲座所展现出的广博深厚的学养底蕴、治学运思路径、贯通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均使在场师生深受触动。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柴瑞瑞  复核:王勇老师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文华楼13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9©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