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井玉贵副教授应邀来文学院讲学

编辑:张琰 时间:2019-11-11 点击数:

2019年11月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井玉贵副教授应邀在文华楼西区707教室做题为“贵族世家的衰颓与平民情结的生成——管窥《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的精神联系”的讲座。己亥之冬的学术交流之华筵已张,这是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前沿系列讲坛的第五讲。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叶楚炎副教授主持,文学院曹立波教授以及三十余位学生参加了讲座。

叶楚炎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井玉贵老师的研究成果。井玉贵老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在《文献》《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曹雪芹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陆人龙、陆云龙小说创作研究》,(副)主编《儒林外史与中华文化》,并选编《周兆新元明清小说戏曲论集》。



在讲座中,井玉贵老师以吴敬梓、曹雪芹的贵族世家背景为切入点,阐释了贵族世家应有的表现及应具备的品格:首先是“三代仕宦,才晓得穿衣吃饭”,贵族世家的精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存在要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贵族世家往往都“诗礼传家”、“富而好礼”,在精神层面上有较高的准则;最后,真正的贵族必然懂得节制欲望的必要性。同时井玉贵老师指出贵族世家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家族中不断有人进入仕途,即如程晋芳《文木先生传》所言:“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正因如此,《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之中都出现了劝世家子弟用功读书考取功名的情节,而吴敬梓和曹雪芹特意在书中写此一笔,正寄寓了世家子弟回首往昔时痛苦矛盾的心情。



借刘咸炘《小说裁论》中的观点“儒者之所以卑劣若此者,功名富贵也”,井玉贵老师提出了“归农:物质基础与道德精神的重建”的论题。井玉贵老师讲到曹雪芹“在他长期的穷困的晚期,接近农民的生活,受了农民生活思想的教育”,同样吴敬梓也“偏爱乡村化的道德哲学”。以《儒林外史》中的虞博士为例,祁太公对虞博士从小到大的热情帮助,使他确立了平民的质朴的人生观。这种表现本质上跟《红楼梦》中刘姥姥所说村庄人老老诚诚做人是完全一致的。“领教过官场险恶的人,更能体会到,农村生活虽使人远离富贵功名,却因其简单、自然,在这个世界尤显可贵。”

同时,井玉贵老师介绍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交往,以贾府与刘姥姥为例,指出刘姥姥与贾府之间“这种感情的交流,是纯东方型的、是中国式的,是淳风厚俗的表现”。从刘姥姥这类平民形象所体现的活力、生命张力中映射出贵族的羸弱之气,同时平民形象身上所带有的丰沛的生命活力也是治疗贵族衰颓的一剂良药。

最后井玉贵老师指出,不管是吴敬梓还是曹雪芹,他们都没有走向彻底的虚无而陷入沉沦。“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而“创作总根于爱”。吴敬梓和曹雪芹一边无情地批判着其所憎,一边执着地雕刻出其所爱,当他们从社会各阶层中努力发掘积极力量的时候,他们便历史性地看到了两方面质素的合流:贵族世家的仁厚情怀与平民阶层的质朴强韧。

叶楚炎老师在总结中指出,井玉贵老师从两人世家背景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勾连两部名著的精神内涵,这种知人论世的治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井老师搜集和使用材料的能力令人惊叹,每一条材料的使用都十分恰切,而如何把材料用在最恰切的地方,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刘姥姥和《儒林外史》里一系列“老爹”形象有相通之处,这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曹立波老师也针对巧姐的归宿,以及与后四十回相关的问题参与了互动。井老师在讲座中引用到李鹏飞老师的观点:“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经历磨折屈辱之后最终跳出火坑,成为板儿的妻子,贵族家庭的女儿最终跟庄农的儿子结合,摆脱了自己家族的罪恶所带给自己的厄运。”针对此观点,曹老师认为,这里似乎还应兼顾现行文本中巧姐的归宿问题,在现存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巧姐的结局是由刘姥姥介绍给了相对门当户对的人家。无论后四十回的作者是否为曹雪芹,出自乾隆时期的程本,还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因此针对巧姐的归宿问题以及与后四十回相关的问题,还需要再作思考。曹老师补充的视角,也启发了同学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井玉贵老师是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前沿学者。一场娓娓道来的讲座给文学院老师与学子们带来的是丰硕的精神之果,井玉贵老师生动而平易近人的讲述拓展了本校师生的研究视野,不落窠臼的思想观点特具学术品味,颇有启发、警醒人处。

孟冬之月,初寒节气成。老师和同学们相聚于文西七层的小教室,碰撞思想的火花,以新见醅新酒,以“《红》《儒》”为红炉,品读与深研经典,其乐融融,其乐泄泄。



供稿 许桐溪 王慧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文华楼13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9©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