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赫尔辛基大学Paulos Zhan Zhu Huang(黄保罗)教授应邀来文学院讲座

编辑:张琰 时间:2019-11-13 点击数:

2019年11月11日下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Paulos Zhan Zhu Huang(黄保罗)教授应文学院邀请,在文华楼西区203教室做题为“从艾略特的《空心人》看空心病的成因与治疗”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宋旭红教授主持,学院5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Paulos Zhan Zhu Huang(黄保罗)教授带领同学们一同阅读并品析了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作——《空心人》。这首诗是艾略特于1925年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描写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在诗歌中现代人无聊、空虚、焦虑的精神生活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Paulos Zhan Zhu Huang(黄保罗)教授以艾略特的《空心人》为切入点,对“空心病的成因与治疗”这一主题作了详尽的阐释。首先,Paulos Zhan Zhu Huang(黄保罗)教授分享了其与徐凯文教授的题为“通过芬兰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对谈来剖析‘空心病’的成因与治疗”的对话稿,探讨了当下社会中所存在的“空心病”现象,试图通过寻找“空心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深切的现实观照意义。他从六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空心病的成因与治疗”这一主题。第一,总结了空心病的九个临床特征,揭示了空心病所具有的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追求外部认同、对评价敏感甚至恐惧、自我否定和厌恶、病程较长、生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第二,从路德的人论为出发点,指出人是肉身、魂魄、精神三者的统一体,强调了精神对于人的重要意义;第三,分别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学说与维也纳心理学派两种学说出发,指出人有生存、安全、社交、寻求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多种心理需求与追求欢乐、权力与意义等不同的人生愿景,以此探讨了生命的动力与活力;第四,探讨了儒家学以成人教育目标与不同时空对人之本质的不同界定;第五,梳理了绝对主义、偶像对绝对者的僭越、多元实境中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多种社会思想发展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在虚无主义影响下,人们在本体论层面失去了真理的绝对来源,知识论层面陷入了不可知论,伦理学层面失去了善恶判断的标准,社会学层面失去了政治的、家庭的、精神的权威;第六,讨论了“空心人”的诞生和“空心病”的医治,在当下“无用阶级”的诞生、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发展、现代科技对隐私的侵犯等社会背景下,人们失去了寻找目标的动力,从而诞生了这个时代的“空心人”。

最后,Paulos Zhan Zhu Huang(黄保罗)教授提出人们可以在不断运动着的生命过程中,通过寻找人生目标去修复被打乱的生命链,以此来治疗时代的“空心病”,同时也给同学们指出了积极的人生方向。他以渊博深厚的学识与对现实深切观照的治学态度,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讲座在向黄保罗教授致谢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雷澜 供稿)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文华楼13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9©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